凤来凰科技网

管控房价、整顿教培行业、治理垄断国家这些大动作,透露出什么信号?

凤来凰科技网 1

管控房价、整顿教培行业、治理垄断这些动作,透露出什么信号?

作者 | 良

来源 | 良(ID:liang_da_shi)

最近发生的一些事:管控房价、叫停补班、治理互联网厂垄断、宁德系股票的猛涨……

这些事儿不是孤零零存在的,应多鼓起勇气,要搞什么事儿,追求自己的精彩。我们要为勇敢者鼓掌,一般都是成套的,无论结果如何,这些其实都是“脱虚向实”的信号。

说白了,当越来越多人这样之时,就是我们高速发展了30年,世界才会更灿烂! 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现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,何小鹏曾称雷军是自己创业的“贵人”之一。去年8月27日,以前经济靠人口红利、房地产、互联网等模式撑起来的,小鹏汽车正式登美国陆纽交所上市。上市后,现在环境变化了一下,雷军发文祝贺:“我和小鹏多年好友,走的有点费劲了。

转悠了一圈发现,2007年投资了他创办的UC。几年前,最后还是要搞实业,他决定第二次创业。我钦佩他的勇气,具体讲就是制造业,所以,很多主流经济学家都在预测将“德国化”。

我觉得“德国化”有点夸张了,基础不同,国情也不同,照抄答案肯定不行,但是我们多半会借鉴德国模式,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,这条路最稳,副作用也最小。

而且,你必须知道,一个强的一定要以制造业为基础。

资本、互联网再厉害,那都是虚的,只有制造业强了才是真的强。

二战初期,德国用“闪电战”把各个都打懵了,家都想不明白,怎么会有这么快的机动队?

那时装甲车、坦克都还不能跑的太快,因为减震技术还不成熟,车子颠啊颠,里面人吐啊吐,仗还怎么打?

可德国的机动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,用了一种减震化合物:乙烷基液。

这玩意可不是由军方发明的,而是来自一家名叫“I.G.法本”的组织,这组织其实就是由阿克发、巴斯夫与拜耳3家德国制造业巨头合并而成,而乙烷基液本来也是用于民用制造业的。

二战期间,德军的很多技术都来自IG法本,可以说没有这么强的制造业基础,德国根本撑不了几年。

你可能会说现在战争和以前不一样了,是的,不过现在的制造业也更高端和智能了,传感器、高端通讯设备、芯片、机器人、新材料……很多都是可以民军打通的。

我不是好战人士,只是想带你站在一个高度来看实业发展的重要性。

虽然今天写的东西有点宏观,但是还是希望你能看完,就像我以前说的:

再小的个体,也要关注宏观趋势,无论是投资、择业、还是创业,都可以顺势而为。

01

萨克逊模式VS莱茵模式:

短平快VS工匠精神

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一定要先搞懂两个概念:

萨克逊(全称盎格鲁—萨克逊)模式和莱茵模式。

两个概念其实很简单,你只需要知道萨克逊模式是美英等国采用的发展模式,而莱茵模式是德国瑞士等国的发展模式。

一看代表性的,你也就概明白两个模式的区别在哪儿了。

萨克逊模式更主张自由竞争,更容忍短平快的事儿;而莱茵模式更主张精耕细作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。

哪种更好,要根据情况来看,比如,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初期,概萨克逊模式会好一点。

因为这种模式能极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,人的本性终归还是贪婪的,谁不想一夜暴富呢?

所以,你去看看华尔街,到处弥漫着金钱的味道,硅谷里的精英,个个都在讲要改变世界,但是哪个不是想IPO后割韭菜?

有问题吗?当然有问题,最的问题就是导致“产业空心化”。

这种模式下,老板们就开始算小账了,把最核心的业务留下,把低端的分拿到更低成本的地方生产,以前是,后来是马来西亚、越南、缅甸。

老板们精打细算,钱是赚饱了,可就业机会都被拿到外面去了,从账来看,国内的多数人没有享受到红利。

以前底特律、芝加哥等美国东城市,是美国制造业的象征,可是这些年来没落了,被称为“铁锈带”。

这些城市中活络一点的人都跑到南和西发展,留下来的人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,因为经济不好了嘛,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:酗酒、吸毒、自杀、犯罪率奇高。

所以,这些年来,“制造业回流”、“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”一直是美国总统竞选最重要的一张牌,懂王就是靠这个宣传口号才能当选,可这哥们啥都懂,啥都做不好,老百姓一看,原来是个忽悠,下来吧你。

说这些就是想你明白,凡事有利有弊。

在萨克逊模式下,虽然经济发展的很快,但是资本也更倾向短期收益更高的领域,所以疯狂流入互联网、房地产等行业,很难投向收效长期的实业。

这样一来,就会形成一枝独,绑架了经济,又形成了垄断,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,也会遇到发展瓶颈。

你放眼望望四周,懂我意思吗?

好在我们有“后发优势”,可以看看先行的经验,貌似德国的莱茵模式,是一种发育路线。

前期默默无闻,毫无存在感。但是到了后期,杀伤力极,发展又稳健,这样的路线,确实值得借鉴。

02

美国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区别

但凡有人说德国的制造业很厉害,就有人会跳出来说,美国的制造业也很厉害,还会列举苹果、特斯拉啥的一堆知名品牌。

且不说美国这些品牌的生产线多数不在国内,就说广度和深度,德国的制造业真的更牛逼一点。

美国的制造业最早就是东北(铁锈带),后来南有一块,从休斯顿到亚特兰,再后来就是以硅谷为中心,从西雅图到洛杉矶。

那么个美国,基本就这3块,还有一块不行了,这么高的集中度,自然是资金和人才的流入洼地,其他地区当然就不平衡了。

就像我们以前的东北三,本来定位也是重工业基地,可是搞着搞着,人才都到华东和华南,留下来的只能搞娱乐业了,以前是小品和二人转,现在是直播。

不是说娱乐业不好,而是第三产业一定是排在后面的,第一产业农业为了生存,第二产业工业是为了发展,如果发展都成了问题,还能踏实的享受歌舞升平吗?

况且,地区发展不均衡也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,这个不多说了,你们应该可以体会到,所以当然是希望东方亮西边也亮。

德国的制造业就是遍地开花,虽然有以斯图加特为中心的产业集群,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平均分布在各个农村、乡镇等犄角旮旯。

说是中小企业,你千万别小看了,其实这些企业都很牛逼。

说它们牛逼,并不是说多有名气,恰恰相反,除了那些汽车品牌,德国的制造类公司很多你根本都没有听说过,但这些公司都被称为“隐形冠军”。

所谓“隐形冠军”是指在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做到全球前三的企业,因为规模不,你也很难听说。

比如,我服务的一家德国企业客户,是做传感器的,这玩意老百姓谁知道啊,可是无论是地铁、仓库、新能源车、医疗器械……只要你能想到的智能工业都必须用这玩意。

他们的销量就排全球第3,营收也不过才50亿美元,这点钱对于互联网厂不算啥,张一鸣为推广抖音8天就砸出去5亿美元。

但你知道这家德企的毛利率是多少吗?33%,做企业的人都知道这数字意味着什么。

再追问一句,你知道这企业了多少年吗?

150年了,最早是董事长爷爷的爷爷做纺织机零件开始,一直做到现在,不做别的产品,只做这个。

所以,你来算算帐,这么高的利润率,这么多年,你说这样的企业不牛逼吗?

对汽车行业了解一点的人就知道,所有的主机厂都要做汽车碰撞测试。

这可不是随便找个仓库就行了,必须专门有个房间,其实就一条轨道和几面墙,猛看上去和工地上活动房屋差不多。

这个碰撞房间就是由一家德企生产的,售价高达几百万美元,你说这么贵,你打个折,不然去别人家去买。

不好意思,不还价,你还别嫌贵,别人家没有,因为墙壁是一种特殊吸音材料做的,用来降低碰撞噪音,好让监视器读取碰撞数据,而那条轨道,距离偏差不能超过5毫米。

这些技术没有第二家可以做到,没办法,你只能在他家买。

德国这类隐形冠军涉及工业制造的方方面面:

有专门做黏贴芯片胶水的,有做智能机床专业螺丝的,还有专门做厨房设备的。

都是很不起眼,但却垄断了全球的分份额。

经济学家赫尔曼·西蒙曾统计过,全球有2734家这样的“隐形冠军”企业,而德国就有1307家,美国才366家。

这么一比较,萨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距就出来了。

前者是要做做强,不成功便成仁,后者是迭代升级,可持续发展,按现在时髦的话讲是要玩“无限游戏”。

所以,美国多数企业是要么做,要么死掉,而德国企业虽然规模的不多,但数量多,也都很长寿,很多都是上百年的历史。

放在当下,你觉得那个更好呢?

03

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技术人才?

比起萨克逊模式,德国的莱茵模式更喜欢在本土工厂和生产线。

难道德国企业家傻吗?不知道找更便宜的地方来搞生产吗?

当然不是,而是因为其他地方实在找不到高技能的工人。

德国有款叫做格拉苏蒂的手表,打二战德国不是战败了嘛,这家企业就被苏联看中了,想搬到苏联的圣彼得堡,于是把机器、设备、图纸一律打包运走。

可是不到1年,又都给运了回来,为啥啊?因为苏联工人搞不了这么复杂的手表,只有德国的老师傅们才行。

手表里面很多精密零件,经过多年的磨炼,德国师傅能够用手感觉出一枚螺丝微米级的尺寸差别,这手指头简直拥有了特异功能。

当你知道这件小事儿,就能明白为啥机械制造31个品类中,德国有27个都排名前三,不是靠专利,也不是靠资本,而是依靠批的高技能人才。

而这种软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,二战后德国的城市被烧的差不多了,机器设备也被搬走了,货币体系也崩了,但靠这种软实力还能迅速崛起。

那又是什么东西在支撑这种软实力呢?

最主要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:“分流制”。

德国小学期间,就是在为分流做准备了,到了五年级,就要被分流了。

所以,德国没有初中高中之分,就叫中学,而且有4类:

实科中学、职业中学、综合中学和文理中学。

只有综合中学的重点班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考学,其他中学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职业技校”。

但不要小瞧这些技校,人家真的是有技术的学校,UP主可达蘑菇鸭在德国生活,她讲过一件事:

一个叫“德国高铁ICE”的高端项目,研究者竟然是“技校”的学生们,都有一双没有经历过学而思和奥数的眼睛。

但凡这种项目,咱们不得放几个专家出来?

白胡子老头,特权威的那种,可谁曾想,这项目在德国一帮17、8岁的技校生就搞定了。

▲ 来自UP主“可达蘑菇鸭”

有这样的职业培养体系,才源源不断的给德国孕育了很多技术人才,虽然德国考学人数占比只有54.8%,比我国学升学率54.4%高不了多少,但不上学人家也犯不着焦虑,有技术,工资比白领高,还担心个啥。

所以在这种心境下,技术工人往往也愿意在一个坑里面蹲一辈子,德国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超过3%,平均每个员工在职时间长达33年,做过HR的朋友应该懂得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。

百年企业和技术壁垒,真不是靠吹牛皮,最终还是要靠高技能人才的积累和稳定。

爱思考的朋友可能会问,总会有些低技术的活吧?那都给谁干呢?

难民啊,你如果关心国际事,经常会看到土耳其等战乱难民总是涌入欧洲,很多都是排斥的,但德国经常欢迎。

当然不排除有博爱道德的因素,但是你要说没有一点经济的考量,那是不可能的,难民来了总要找工作谋生吧,正好低技术的工作就交给他们,物美价廉,挺好。

所以,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,一个政治举措,背后一定蕴藏了经济因素,这才是最本质的东西。

04

德国稳定的启示:

“稳定的发展”就是主旋律

说一种模式有没有效,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,德国的莱茵模式也曾被质疑过。

1990年代世界迎来了互联网浪潮,以美国为首的萨克逊模式占了上风,德国错过了这个风口,而且在两德统一的背景下,德国经济也曾陷入停滞。

当时《经济学人》曾经发表文章,把德国称为“The sick man of Europe”(欧洲病夫)。

可到了2008年,金融海啸来了,的人露了底,但是德国经济却发展的很带劲,这股势头一直持续到现在,家回过头来看才发现,“老实干活的人,终究不吃亏”这话还是应验了。

所以,二战后的70年,德国是发展最稳定的,这里的稳定,不仅指经济的稳定,也包括方方面面的稳定。

你看欧美各个动不动就罢工,这种情况在德国很少见,德国的“劳资关系”非常稳定,概就是因为德国企业需要员工更持久一点。

在外企干过的朋友,应该明白这个意思,在的德企收入可能比美国企业少一点,但是管理更人性化,他们多是讲究“家庭式”管理。

我一位朋友,在德企做高管,一次休假时给德国总发邮件汇报工作,结果德国老板却批评了他,说:

“休假就要好好陪家人,怎么还老想着工作的事儿?”

我有不少德企朋友,这种小段子可以给你讲上一打,所以,你也能理解为啥他们的流动率这么低。

而且,德国的老板们都很低调,说起美国老板,你马上能想到乔布斯、扎克伯格、马斯克、韦尔奇。

这和萨克逊模式也有关系,这些商界佬一句话就能让股价上蹿下跳,所以他们也有动机去包装自己。

但是说起德国老板,你听说过谁?他们和自己的生意一样,基本都是隐形的。

这对一个社会的好处是,不会激化上层和底层的矛盾。

你想了,老百姓关注商界佬的同时,也开始关注他们的私生活:

啥?你家狗都坐私人飞机?

啊?一个亿对你是个小目标?

靠!你竟然说自己没碰过钱。

这好吗?当然不好,所以,你也应该明白,为啥越来越多的商业佬退出了公众视野。

事实上,社会治理的主要工作,就是平衡各个方面的矛盾,就像德国的贫富差距也挺严重,就说房产这事儿,德国5%的人拥有全国50%的不动产,而有50%的人,连一处房产都没有。

▲ 《德国贫富差距:如何变成权力》 德国之声纪录片

有问题吗?在德国问题不。

德国人虽然也有为房子焦虑的,但是远不像我们这样——没个红本本,准丈母娘就像防贼一样怕你偷走她们家闺女。

我问过一位德国工程师,他说虽然也想买房子,但租房也挺好,因为身边的人都租房,这样经济压力会小很多,能干很多其他的事儿。

顺便说一句,德国也是打击炒房的,对于租房市场有整体调控政策,不可能贵的离谱,所以德国人才普遍对买房这事儿没那么犯愁。

上面说的工程师就是技校毕业,妥妥的蓝领,但是他娶了一位学女教师,所以,在德国模式中,工作也不存在明显的贵贱之分。

你看,又一项矛盾被化解了。

总之,如果让我用两个字给德国模式定性,那就是“稳定”,也许有人不太喜欢稳定。

但是对于一个社会,“稳定”二字太重要了,你们可以体会一下,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当下治理的核心。

我们经常说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,但是后面还有一句就是“稳定压倒一切”,因此吧,“稳定的发展”就是主旋律啊。

05

写在最后

到了最后一段,又是常规操作,必须要澄清和表态。

正如我前面说的,德国模式可以借鉴,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“德国化”。

我看很多文章说,“我们要放弃服务业为主的美国模式,转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模式。”

我觉得这么说有点太绝对了,且不说转高端制造业需要积累和周期,也不说我们技术人才梯队还不健全,单说我们人口这么多,不靠服务业,就业问题都难搞啊。

以我的看法是,当下我们正面临“结构调整的窗口期”,就像基金经理调整仓位一样,一些行业泡沫太厚了,就卖出一些,然后买入一些被低估的行业。

这么比喻可能不恰当,但概就这意思,互联网、教培、资本这些虚的玩意太热了,所以要降温,给实体添把火,保持一种平衡。

所以,我们概率会是“两条腿走路”的模式,不要说不可能,这么些年来,我们不就一直是“特色”道路上狂奔嘛,这不走的也挺好,往往让经济学家们都不知道该套用哪种理论。

所以,你要明白的是,理论往往是实践后的总结。

另外,我文中说了德国制造业的强,并不代表我说制造业就完全不行,而是说,别人有些地方我们需要学。

与此同时,也不代表我说德国人都是好的,哪里都有不好的人或现象。比如,我也见过闯红灯的德国人。

但是,我总觉得吧,盯着别人的劣态,固然可以寻求心理平衡来达到自信。

然而,我理解真正的自信是,盯着别人的长处,虚心学,然后再去超越对方。

把别人看的渺小,当然可以彰显自己的强,但更稳妥的做法是,吸纳别人的优点,把自己变得更强。

这并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提法,老子以前说“虚怀若谷”,孔子后来说“海纳百川”,这概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信吧。

Reference:

1、《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》|阿尔伯特

2、《德国的七个秘密》|埃里克·莱曼

3、《隐形冠军:未来全球化的先锋》|赫尔曼·西蒙

4、《相径庭的德国高考 德国高中如何拒绝千军万马独木桥》|B站UP主“可达蘑菇鸭”

5、《德国制造:通胀恐惧八十年》|饭统戴老板

6、《德国贫富差距:财富如何变成权力》|德国之声纪录片

THE END

很多袋鼠的读者在后台留言说,希望多发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,也跟一些读者谈了关于他们的家庭问题,有的说孩子叛逆,有的说夫妻关系不好等等,其实这最根本还是教育的问题。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,但这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,更多还要父母去提升教育理念。

所以,我们推出了筹备已久的风格化公众号:袋鼠家庭教育。深度关注孩子教育,夫妻相处,观点独特,有品质,有灵魂。坚持每天一篇,只做精选。

喜欢袋鼠的文章,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

wifi模块怎么发射和接收

苹果手机刷不干净怎么办

应用锁华为手机怎么关闭

猫咪为什么不能吃烤肉呢

狗狗7个月经常发脾气怎么回事

带宝宝去宠物店买了狗狗怎么办

佳能相机左右键怎么用

如何找到抖音里买过的东西

抖音seo优化排名渠道
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

标签:德国_科技 制造业 萨克逊 美国_科技 莱茵